一個人過得好不好,在于處理事情的能力,更在于面對問題的心態。
生活中,我們無法預知會遇到什么,但可以選擇怎樣處理應對。
過得好的人,遇事懂得這樣應對。
01
遇事不慌,穩得住。
生活永遠充滿變故,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,遇事穩得住,才能見招拆招,游刃有余。
生活里,我們總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。
很多時候,事情本身并不糟糕,你的慌亂反而會讓事情變糟糕。
越是著急,就越會手忙腳亂,慌亂之間,只會讓人忙中出錯,不可收拾。
古人云:“水靜極則形象明,心靜極則智慧生?!?/strong>
當你遇事不慌,能夠穩住自己,平心靜氣地面對一切。
你會發現,生活中所有突如其來的難題,都早有它的應急方案。
遇事不慌、穩得住,是一個人必備的能力。
外交部高級翻譯張京,曾一度占領熱搜。
她憑借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會上,沉穩大氣、完整準確的臨場翻譯,展現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人員的風采。
眾所周知,翻譯重要講話,絕對不能譯錯,否則會造成外交事故。
因為每個人的短時記憶內容有限,所以口譯人員需要輔助筆記,去還原發言內容。
一般來講,每次時長不超過3分鐘,才在翻譯可承受的范圍。
而在張京開口之前,楊潔篪主任剛剛結束的講話,時間長達16分26秒。
一番義正言辭地駁斥,情緒激昂,不僅是即興的,更有大量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表述。
我們國人聽來,那是酣暢淋漓、精彩至極;
但對翻譯來說,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,難度呈指數級增長。
張京面對劍拔弩張的氣氛,一句“我先翻譯一下吧”,先將氛圍緩和下來。
接下來,她以沉穩的語調、流利的英文,將中方立場清晰、客觀、準確地翻譯出來。
與美方翻譯得磕磕絆絆、詞不達意相比,更是教科書級示范,讓人領教了什么叫作“翻譯界的天花板”。
如果說,外交場合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,那么張京,無疑就是沉穩應對的戰士。
遇事不慌,認真思考有用的解決方法,才是最可行的。
1989年,白巖松大學畢業,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。當他滿心歡喜到人事司報到時,卻被里面的工作人員告知,他的關系被退回廣播學院了,人家不收他了。
白巖松郁悶至極,但還好他忍住各種情緒沒去找人理論,也沒有采用極端方式去解決問題,而是去了圓明園,劃了一下午船。
后來,他在《白說》中提到了這段經歷,如是說道: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,在二十一歲這個年齡,遭受如此大的打擊之后,會選擇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。
那個獨自劃船的下午改變了我,我想明白了,不要憤怒,不要恨,不要報復,先要拯救。拯救別人,也是拯救自己?!?/p>
那次被拒之后,白巖松到鄉下積極鍛煉一年,然后去了《中國廣播報》成為一名編輯,接下來又因為工作出色轉而去了《東方時空》。
面對這次意外的打擊時,白巖松是冷靜的、鎮靜的。試想,如果他當時情急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舉動,或許,我們就無法看到如今的白巖松了,更不會看到他在書中的那句感悟:失敗,往往是更好的人生開始。
一件糟糕事情的發生,也許會讓我們立馬陷入艱難的境地,但也不能否認它將會給我們另一些有利的轉機。
古人云:事急則緩,事緩則圓。
遇到事情,即使再著急也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,理清頭緒,再做事。
一個人,不管時候,遇到事情,穩住是第一要訣,先穩住而后見招拆招,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事情。
02
遇事扛得住。
人生是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,注定伴隨坎坷與艱難。
有句話說:“事,靠自己扛,才能面對;路,靠自己走,才有骨氣?!蹦芸甘?,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。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就一番事業,成為一個優秀的人。很多人以為,這需要才華,需要智慧,需要機遇。但其實,優秀的人身上往往都有一個特征,那就是能扛事。
那些最后走出人生低潮,獲得成功的人,無一例外都是遇事扛得住的人。
看過一場馬拉松比賽,一名選手不幸摔傷雙腳,被遠遠甩在隊伍后面??伤]有放棄比賽,仍艱難地向前緩行。直到評委為獲獎選手頒完獎后,他還在堅持小跑,一圈又一圈。
觀眾們都保持著肅穆,等他完成最后一圈,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,大家都站了起來,紛紛表達自己的敬意。
后來有人采訪他,問他為什么在比賽早已結束的情況下,還要帶傷跑完全程。他堅定地回答:“我的國家從萬里之外送我來這里,不是叫我在比賽中起跑的,而是派我來完成比賽的。我必須扛起我的責任,做好我的本分?!?/p>
他認為,一個人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,都不應該被嚇倒,而是應該努力地去克服它、超越它。哪怕肩上的擔子很重,也要努力擔起來。
一個優秀的人,不一定才華橫溢,不一定聰明絕頂,但一定是一個能扛事的人。
能扛事并不是毫不畏懼,而是你明明感到痛苦,但仍選擇迎難而上。
在低谷與絕境中,不放棄希望,在連番打擊之下,仍有信心和力量。
遇事不逃避,不輕易放棄,咬緊牙關想辦法渡過難關,即使失敗了也有從頭再來的勇氣。
遇事如果扛不住,就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。
曾經有一位年輕導演叫胡遷。
僅僅29歲,就已經出版了兩本書,自編自導了一部電影。
由于缺乏名氣,拉不來投資,他就自己貼錢去拍。
當他把這部寄予厚望的電影發給制片人時,對方卻要求大幅度刪改。
可等他仔細刪改完后,最終還是無法上映。
終于,他扛不住了,用一根繩子,在樓道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然而就在他離開五個月后,他的遺作《大象席地而坐》突然得以上映,并在柏林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,被譽為“大師級的藝術作品”。
可惜,因為沒有扛住生活的重壓,他再也看不到這些了。
成長的過程,其實就是一段負重前行的路程。
你扛不住,所有努力都會付諸東流;扛住了,你的未來才會一片光明。
生活有時候,或許會以痛吻你。
但只要你拼盡全力,當你扛過生活的捶打,你就能超越自己,不斷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。
人這一生,無論是誰,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,或多或少要承擔一些壓力。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,一咬牙,含著淚就扛過去了,有的人卻被壓垮了。
這世間從不缺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,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。
作家余華說:中國年輕一輩人里面,有很多優秀者,但很少有能扛得了事兒的人。
成年人的人生里沒有容易二字。
困難就像大海里的浪,不是一次性打完,而是一浪接一浪,所以能不能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驗,特別考驗人。
現實生活中,許多人欠缺耐逆性。他們頻繁地更換目標,付出一點努力就感動了自己,遇到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。
理由無非是累了,都這么“久”了,生活給了我這么多次“重擊”了,還不見成效,夠了。想要幸福到來,也不愿意花上幾秒等一等。
宮崎駿在《龍貓》里曾說:“努力過后,才知道許多事情,堅持堅持,就過來了?!?/strong>
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,誰不橫亙著幾座大山?我們雖然沒有“搬山填?!钡哪芰?,卻要有“愚公移山”的決心和耐心。
遇到難事,不能退,你能退到哪兒,你只能跟它拼。
人在困境中,至少要學會兩件事:在等一等,也許就會柳暗花明;在等待的過程中,絕不要放棄成長。
一個能扛事的人,就像一棵大樹,歷經四季的風霜雨打,卻依舊挺立。
03
遇事放得下,得失隨緣。
為過去的生活嘆息,生活只會給予你黑暗。
把自己從過去中解脫出來,你前面的腳下才有亮堂的路。
這一生,很多時候,放得下才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態度。
人生學會向前看,該翻篇的就翻篇,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。
斬斷過去,才能騰出手來更好地擁抱現在和未來。
常人害怕失去,斤斤計較得失,多少煩惱,由此而生。
從前,有個人把谷子裝在甕中。家里養的駱駝把頭伸進甕里偷吃谷子,不料腦袋卡在里面,怎么也出不來了。他舍不得那個甕,又沒辦法把駱駝頭弄出來,無計可施,日夜苦惱。
這時,有個老人告訴他:“你不必煩惱,我有辦法,你只要把駱駝頭砍下來,不就出來了嗎?”
此人覺得言之有理,馬上照做。沒想到,砍斷了駱駝的脖子,頭還是出不來。他只好又把甕砸破,終于把駱駝頭取了出來
駝甕俱失,此人笨得可笑。笑話別人很容易,倘若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,就不見得有如此輕松了。
拿起來容易,放下太難。豈止是錢財,譬如權力、地位、感情,凡此人生種種,無不在得失間轉換輪替,非得即失。人生就是不斷得到,又不斷失去的過程。舍不得甕,還會失去駝。
人生,總是在得到和失去之間循環往復。
《道德經》里說:“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?!?/p>
禍福相倚,得失相半。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??吹檬?,一切隨緣。
其實,失去看似是禍,卻未必是禍。
當你失去一些事,總會得到一些。
有一位少年,因為交通意外失去左臂。
他毫不氣餒,拜一位師父學習柔道。他師父告訴他:“你只有一條手臂,所以只能學一招?!?/p>
少年把這一招練得爐火純青。不久之后,他就要參加比賽。
他內心惴惴不安,沒想到,他一路披荊斬棘,殺入決賽。
決賽對手經驗豐富,他打得很艱難。關鍵時刻,他再次使出那招,成功把對手制服。
賽后,師父告訴他:“你練的那一招,唯一的破解方法是抓住左臂,而你沒有左臂?!?/p>
失去或許很痛,但與此同時,上天也饋贈了你禮物。
得失隨緣,所有的失去,都會換一種方式回來。
“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”,要拿得起,更要放得下。放下昨天的不快,放飛今天的心情,該來的自然會來,該去的還是要走。
人生在世,很多事情,只有放下了,才能重新開始。
放不下,痛苦一輩子;放得下,輕松一輩子。
看過這樣一則故事:
有一個富翁整天感到不快樂,便背著很多金銀財寶,外出尋找快樂。
但是走遍千山萬水也沒有找到快樂,不由得失望透頂。
此時,恰好有一樵夫挑著一擔柴走來。
富翁于是感嘆:“我家財萬貫,衣食無憂,為什么總是不快樂呢?”
樵夫放下肩上沉甸甸的柴,擦擦汗水說:“其實快樂很簡單。對我來說,放下就是快樂!”
富翁于是恍然大悟:自己天天背著那么多財寶,擔心這擔心那,又怎么會快樂呢?
于是,他便拿出許多財寶,專做善事,如此,內心果然快樂了。
很多時候, 執著萬般痛苦,放下萬般自在。
一個人最好的活法,就是不怕事,能扛事,能忘事。
遇到事情,該冷靜時要穩得住,該直面時要扛得了,該釋懷時要放得下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